美国教育中的审辨性思维丨美国留学
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,在21世纪,最核心的职业能力有三项:交流沟通(communication)能力,尤其是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,逻辑推理(logical reasoning)能力和审辩式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。
在这三项核心职业能力中,与发达国家的孩子相比,中国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。
在国际教育界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共识: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,审辩式思维也逐渐成为最值得期许的、最核心的教育成果之一。它是教育领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,也是教育领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。
critical thinking”审辩性思维如称“批判性思维”,很容易倾向否定性、质疑地思考,以致对立、对抗,造成不必要的矛盾。这并不是提倡“critical thinking”的初衷。若根据《中庸》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共五个环节,说的不只是思辨。其中“审问、慎思、明辨”,就是所谓“critical thinking”,要求敢于独立思考,提出疑问,但“思”而要“慎”,“辨”而要“明”,不是乱加质疑一番。这要有基础,就是“博学”,要有广阔的知识,广博的眼界。在思辨之后,还得有实践的延续,就是“笃行”。
在1987年的“审辩式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于教育改革国际会议”上,英国人Michael Scriven与美国人Richard Paul共同发表声明,指出审辩式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并非单一的思想方法,而是一系列思想方法的综合体,包含科学思维、数学思维、历史思维、人类学思维、经济思维、道德思维、哲学思维。
Q&A
那么美国教育中如何重视学生的审辨性思维呢?
在2002年以前,美国的“研究生考试”——GRE考试,包括言语、数量和分析三个部分。在2002年10月推出的新GRE中,原有的分析部分被放弃,增加了“分析性写作”部分。2014年,美国的“高考”——SAT,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,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将原来的“言语(verbal)”部分改为“审辩式阅读”。
关于影响成功的因素,根据被调查者给出的平均名次,小学和中学老师都将审辩式思维排在第1。大学老师将学习技能排在第1,将审辩式思维排在第2。雇员将审辩式思维排在第3,排第1的是责任心,排第2的是知识内容。雇主将审辩式思维排在了第4,排第1-3的依次是知识内容、责任心和问题解决。
ETS和ACT共同承担了VSA系统的CEO考试任务。在ETS测查CEO的考试" ETS能力透视考试(EPP)”和ACT测查CEO的“大学学术能力评估(CAAP)”中,都将审辩式思维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。
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倾向于不轻易相信家长、老师、领导、专家和权威的说法。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进行思考,不懈质疑。他会根据自己的思考、学识、情感、经验和理性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。这是一个审问、慎思、明辨决断的过程,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就是审辩式思维。他并非一概地拒绝和反对他人的意见,而是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,做出自己的判断,决定是接受或者拒绝他人的看法。因此在学生审辨性思维的培养上,美国确实走在了我们的前面。